中汽成配靳争
1、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习大大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需要什么“新状态”?实践表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常态下,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
2、“新常态”下,我们如何应对:
新常态下的新思维应当着眼于长远,真正在改革和创新上下工夫。 新常态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创新就难以完成新常态的任务,应当通过改革使"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的常态。
这种创新是大众创新,是来自于草根阶层的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驱动的结果。这种机制的特点在于竞争,却可以把人们的创造力、潜能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因为不战胜别人就会被别人所战胜。创新是竞争的手段。
但是,一个社会不能创新或绝少创新不是人的问题,是体制机制能不能激励人们创新的问题。已有的30年的快速发展,是通过改革激发了曾经潜伏着的生产力。面对着新的历史任务,需要创新的时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起人们的创新激情,使创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而创新更需要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受益。
当体制、机制到位的时候,创新就会自然涌流。
3、作为中汽成配人,新常态下如何办?
中汽成配成立于50年代初,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实属不易,这得益于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定位,再加上公司全体员工努力与付出。在荷花池厂区周边有很多兄弟厂家已经不存在了,如红拖、三电铸造等。
为了响应成都市“东调”战略和新都区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中汽成配实施两次搬迁,搬迁不是简单将机器设备移位置,而是以搬迁为契机,引入精益生产理念,采用高阶价值链来审视凸轮轴的加工工艺、产线布局,消除8大浪费(过量生产、返工、搬运、过量加工、库存、等待、动作和缺乏员工参与),进行工艺革命。如球铁件毛坯淬火,这样可以减少粗磨凸轮工序,节约了人力、减少电力、刀具(砂轮和修整器)等消耗;灰铁件以车代磨直接上卧式加工中心,这样可以减少半精磨支承轴颈工序,节约了人力、减少电力、刀具(砂轮和修整器)等消耗;还有,钢件采用凸轮车来车凸轮,当前采有凸轮全自动铣削凸轮,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员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钢件凸轮轴前工序采用卧式加工中心+台中精机+凸轮铣加工,较之前传统工艺减少至少8个工序,由于工艺革命后,前工序加工只需人工上下料,其余均为机器全自动加工,效率高且质量提升大。但这些均为传统凸轮轴加工工艺升级,中汽成配在原有来图加工基础上,正在加工入设计元素,如组合凸轮轴热套工艺中连接件的过盈量设计及验证,产品参数和过程参数设计合理性DOE实验验证,结构设计合理性的CAE分析应用等。
众所周知,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关键零件,直接影响和决定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汽车发动机零件有3类零件:白盒子、黑盒子和灰盒子,其中白盒子零件就是对用户公开的,黑盒子零件就是对用户保密的,灰盒子零件就是对用户有所保留又有所公开的。
如果是来图加工,凸轮轴是白盒子零件;如果是中汽成配设计型线和角位,则凸轮轴变成灰盒子零件,这样的话,客户就只能靠你。目前,中国整车厂能设计凸轮轴型线和角位的不多,泛亚技术中心可以、大多数厂家是给钱请国外的设计公司如FEV、AVL等公司来设计凸轮轴,FEV、AVL等公司只是稍加修改就将同一系列凸轮卖给国内多家整车厂,但有什么办法呢?
大家都在讲,要将中汽成配打造为研发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人认为,直接上凸轮轴型线和角位的设计好了,但人才在何处,经验有吗?
当今的竞争,不是设备的竞争,相反是软实力竞争,我们客户考查时,多次提到,东部发达地区有钱人多的是,他们不缺钱,缺的是项目和有能力的人才,中汽成配在保持机加工能同时,如何提高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提点建议,供参考,如有不对,请公司领导谅解:
a、优化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公司在未来的走向和要达到的目标并让全公司员工知晓并为之付出努力。
b、引进发动机人才,为型线设计储备人才。落实刘总2015-8-19中干会义提出人才梯队(核心层、骨干层、一般层)建设。
c、狠抓执行力和工作质量。